? ? ? ?這是少年商學院微信(ID:youthMBA)的第212篇分享文章,作者是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張耕華,我們已與其聯(lián)系授權(quán)。
? ? ? ?小孩讀到高中階段,如果數(shù)理化的成績不佳,教師、家長都會勸他轉(zhuǎn)向文科。這樣的轉(zhuǎn)向通常不是出于自己的興趣,所以書讀得很苦。
? ? ? ?其實,文史課程也可以學得很有趣。
? ? ? ?民國年間(1932年),陳寅恪先生為清華大學入學考試擬的國文考卷,有“對對子”的題目,有一題出句為“孫行者”,要學生擬“對子”作答。
? ? ? ?所擬題目沒有標準答案,有答“祖沖之”、有答“王獻之”,陳寅恪認為答得最好的是“胡適之”。
? ? ? ?這樣的考題,目的是考查學生國文的綜合素質(zhì)?!皩ψ印钡目碱},在當時可謂別出心裁,也引起不小的爭議,有大加贊譽的,也有與之商榷的。
? ? ? ?其實,大家之所以成為大家,就在其與眾不同的獨創(chuàng)性,即便是教學考試,也有不同于常人的思路,背后則是其獨特的教學理念,且能讓學生學得有趣,回味無窮。
? ? ? ?無獨有偶,史家呂思勉所擬的歷史考題,也別具一格、富有情趣。現(xiàn)寫出來與讀者諸君一起分享欣賞。
? ? ? ?也是民國年間,呂思勉在光華大學任教,講授《中國政治思想史》,期末考試的題目之一是:“翼奉謂漢都長安,其制度已趨奢侈,不足以為治,因欲遷都洛陽,果如其說,則今日之首都舍棄南京等舊都會,而別圖營建,甚至各省省會等亦皆如此,遂足以整飭政界之風紀,而增加其效率歟?試以意言之。
? ? ? ?翼奉是西漢的經(jīng)學家,官至“諫大夫”,諫大夫是朝廷里的言官,舉凡朝廷政策、官府用人等有違憲失誤的,都要向皇帝進諫糾錯。西漢的盛世曇花一現(xiàn),到元帝的時候,已進入風雨飄搖的多事之秋。有志之士紛紛提出改革方案,翼奉也是其中之一。
? ? ? ?他的改革主張非常奇特,翼奉說:現(xiàn)在是民困國虛,非常危險了,“不改其本,難以末正”。
? ? ? ?“本”是什么呢?“本”是遷都。為什么改革非要“遷都”呢?那是因為,現(xiàn)在京城的腐敗氛圍太濃了,京城原是全國的“首善”之區(qū),具有榜樣示范效應,而現(xiàn)在幾乎成了“首惡”之地了。在這樣惡劣的環(huán)境之下,任何改革都不會有成效。所以,要實行改革,首先就要遷都。
? ? ? ?這自然是西漢的事情,反觀當年,自民國以來,都城的設置,或南或北,搖擺不定,意見紛呈。直到1945年,還有某商業(yè)社團上書蔣介石請遷都北平之議。于是,呂思勉就擬了這一個考題,借以訓練學生“由古及今”的思維能力。
? ? ? ?呂思勉認為,不光大學生要有這樣的歷史教學,中學生也是如此。他編寫的中學歷史教科書(《更新初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》,商務印書館1937年7月版),也列有這一類的題目:如“為什么民政不能靠縣令辦,而要靠自治職?試就眼前的事情,舉幾件實例?!薄爸袊谀涎笠粠刂沉?,既然很強,為什么到現(xiàn)在反沒有實力呢?”“中國的政治,為什么要取放任主義?放任主義,有好處否?現(xiàn)在如要改行干涉主義,如何才可免去流弊?”……
? ? ? ?關于這樣的考題,呂思勉做了專門的說明,他說:初中生學習歷史,只要記得一個輪廓即可,不必太細化,考試也不能專責記憶。之所以擬這樣的思考題,是要使學生學會將書本與事實連結(jié)一體,引導他知道書中的記載,就是社會上的某種事實。訓練學生根據(jù)自己的親身經(jīng)驗來解答問題。
? ? ? ?他教導學生要學會“活”讀書,不要“死”讀書:“知書上某一句話,系指現(xiàn)社會某一種現(xiàn)象者,所讀者話書也。不知之者,所讀者死書也。
? ? ? ?”筆者曾把呂思勉的這些試題拿給大學生、研究生看,他們都表示很難做,特別是關于“自治職”、“放任主義”,幾乎無從下手。
? ? ? ?這不是今日的學生比民國年間的學生要來得笨,而是我們平時的教學缺乏這樣的思考和訓練。
? ? ? ?今天,陳寅恪的“對對子”,幾乎傳為文史界的美談。不過,照著陳先生的思路去擬題的,大概還沒有。
? ? ? ?呂思勉“由古及今”的教學考試方法,不知有沒有歷史教師注意到,并嘗試著運用在他的教學和考試中?歷史學大概是人文學科中最難教、最難考的一種。
? ? ? ?“學歷史有什么用?”它既無趣,又難考(考試被稱為“背多分”,意思是背得多、分數(shù)也多),這是中學生對歷史課程的普遍評價。教者如偏重知識傳授,學生便流于死記硬背;教者若側(cè)重論理說教,學生便會“嘔吐反胃”。
? ? ? ?呂思勉“由古及今”的教學和考試,或許能改變上述困境,歷史教師如能適當?shù)厥褂谩坝晒偶敖瘛?、“由遠至近”的教考方法,學生怎會無興趣、不愛聽呢?這門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學問,怎么會枯燥無味呢?
? ? ? ?歷史書,原不是用來教學生、考學生的;業(yè)余讀書,你我也不妨用“由古及今”、“由遠至近”的方法來讀點正經(jīng)的歷史書。有時看些戲說類東西,也是一種娛樂調(diào)劑。但是,如果我們毫無節(jié)制(且無底線)地沉浸于“娛樂之史”,結(jié)果恐怕就是“娛樂至死”。
要發(fā)表評論,您必須先登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