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趣班該堅持還是放棄?當孩子說“我不喜歡了”的時候

興趣班該堅持還是放棄?當孩子說“我不喜歡了”的時候

這是少年商學院(ID:youthmba)的第1419次分享,轉載自微信公號常春藤爸爸(ID:ivydad_ivydad)對上瀕教育創(chuàng)始人、畢業(yè)于德國慕尼黑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的蘭海老師的采訪。我們已獲授權并做了編輯整理,未經(jīng)允許,不得轉載。

當孩子說‘’我不喜歡了‘’,興趣班該堅持還是放棄,這幾乎是每個家庭時不時就得面對一次的難題。有人說,興趣班嘛,有興趣才是第一位,不喜歡了就換別的唄!有人說,今天喜歡這個,明天喜歡那個,養(yǎng)成見異思遷三分鐘熱度的壞習慣可不好!還有人說:很多時候孩子不是真的不喜歡,父母老師再引導引導,沒準就重新喜歡上了!……

貌似都很有道理呀,所以到底怎么解呢?

▋先問清自己,為何拿孩子的時間做這筆投資

這個問題要顧及的地方太多,考慮到對孩子的發(fā)展,和為此付出的時間、精力和金錢……但我覺得,首先,家長要問自己的是,你選擇這個興趣班的目的是什么?

就是你在周末孩子僅有的可以拿出來的16個小時里面,因為什么,而選擇了投資在足球、舞蹈或是鋼琴上。孩子的時間和衣服、鞋不一樣,這些東西不好了可以扔掉再買新的,但孩子的時間花出去了就沒辦法再回來。所以在各種課外班、興趣班的選擇上,也不應該是一個一拍腦門就做的決定。

興趣班該堅持還是放棄?當孩子說“我不喜歡了”的時候

那么,怎么幫孩子做選擇呢?就我個人的教育觀點來看,除了要考察興趣班本身的水平資質外,父母們還要圍繞三點來權衡:

要考慮到孩子的科學成長規(guī)律。就是孩子當前的年齡正在發(fā)展什么?你的選擇可以幫助他更好地成長嗎?孩子沒有帶著說明書出生,所以這方面的知識需要父母特別去學習,很多優(yōu)秀的書籍、講座都可以是你的良師益友。(少年商學院不定期開展國際教育家長公開課,拉至文末獲取資源)

和孩子的特點/天生氣質有關。硬要一個非常內(nèi)向的孩子參加小主持人或表演班,和天生愛表現(xiàn)的孩子同場競技顯然不合適。

整個家庭的氛圍是鼓勵,還是反對?家里的其他成員對這項才藝或愛好的接受程度如何?比如一個愛好體育的爸爸,在無形中給孩子傳遞出的信息就是運動是一種習慣,這就能少很多“別宅著啦”之類苦口婆心的勸說。

那么“興趣班要不要停”——做這個決定的時候,出發(fā)點和你們最開始選擇的理由也應該是一致的,即你們的選擇是對的嗎?你對這個機構和老師的考察,是正確的嗎?如果你發(fā)現(xiàn)它并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,那么不等他說,你自己首先就要喊停。

▋孩子參與決策,才能避免日后的習慣性放棄

比父母做這個決定更難的是,你怎么樣去和孩子說明你的這個決定。如果最后,你得出的結論是,放棄吧,換班吧,那怎么和孩子說“我覺得這個班不適合你?”,才不會讓這句話變成孩子日后放棄的理由?

其實在這個時候,父母大可不必“虛偽”,就是特別真實,開誠布公地和孩子去談:“最開始,我們一塊來參與這個班的目的是什么,你覺得有收獲嗎?講完之后,一起討論一下你覺得我們還有什么辦法去獲得?

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小,沒法討論,那就直接告訴他,“我們要停掉這個班,但是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停止幫助你去提高這些方面的能力,我們還可以去尋找別的一些解決方法。

興趣班該堅持還是放棄?當孩子說“我不喜歡了”的時候

不是輕易地說“好”或者是“不好”。很多事情都沒有這么簡單,讓孩子參與其中,找一種更好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面對,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提高的機會,他可以看到父母是怎么進行選擇和做決策的。有一點我特別希望父母能夠知道的是,孩子最容易說的理由是“我不喜歡”。其實,“我不喜歡”不是一個答案,你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他為什么不喜歡的原因,然后真正用心去和孩子談,去觀察。

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有的時候孩子并不是不喜歡這項活動,他可能是不喜歡這個老師說話的方式,可能是不喜歡在團隊里面沒有被重視,可能是不喜歡總輸給別人。你要解決的,是他不喜歡的那個原因。

我接觸過大量孩子,在他們說自己對某一件事情沒有興趣之后,我會觀察他們,和他們聊,最后發(fā)現(xiàn),80%的孩子其實都不是“沒有興趣”的問題。因為沒有興趣是最容易說的一句話,但可能性更大的,還是在這項活動或學習中,孩子沒有感覺自己被接納,沒有獲得成就感,自然也就缺乏繼續(xù)的動力。

▋傾聽有度,孩子可能只是誤以為“我不喜歡”

說白了,孩子可能只是誤以為“我不喜歡”。我們說要“傾聽孩子”,但孩子的話也不一定就是真實的,他不是想騙你,而是很多時候他也不知道怎么去表達,所以父母一定要弄明白那個原因,別做一些錯誤的判斷和選擇。

舉個例子,我們現(xiàn)在組織孩子打橄欖球,之所以特別推薦這個運動,尤其是男生參與,是因為中國的男孩子太害怕沖撞了,但是橄欖球是一個強迫你要去沖撞的項目。我們一個孩子就是這樣,上了兩次他就說我不要學了,然后我就觀察,發(fā)現(xiàn)他的問題是他不敢和別人撞,害怕會撞到別人,也害怕別人會把自己撞傷,于是我們就幫助他,先從一個低體量級的去練習,同時讓爸爸在家里也和他這樣去沖撞。

興趣班該堅持還是放棄?當孩子說“我不喜歡了”的時候

有的孩子本來就是容易膽小,但如果僅僅因為膽小就放棄,我是不贊成的,所以建議父母配合,找教練談,給孩子更合理的支持和幫助,現(xiàn)在這個孩子已經(jīng)瘋狂地愛上了橄欖球,膽子也越來越大。

這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。當孩子說我沒興趣的時候,他真的是沒興趣嗎?其實這個時候就特別考驗機構老師或教練的水平,還有父母的判斷力。

▋與老師溝通的關鍵:直接說清你的“擔心”

當孩子遇到這種節(jié)點,肯定需要父母和老師的配合,我的建議是,不要告訴老師要怎么做,教育工作者,尤其是比較專業(yè)的教育者都不喜歡家長對他指手劃腳,這會讓他感覺自己是不被尊重的。

我覺得和所有的教育者溝通的法寶,就是第一,你告訴他你的困惑是什么?第二,你不要告訴他怎么去解決,因為如果是一個好老師,他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,而且憑他的專業(yè)素養(yǎng)和經(jīng)驗,可能會比你想到的那個方法更好。

比如有很多學校的老師給我抱怨過,媽媽們總喜歡要求老師“能多叫我的孩子上課起來回答問題嗎?”其實這個媽媽的問題特別傻,她告訴老師的是方法,即你要做什么。而如果你告訴老師你的擔心是什么,比如我想讓孩子聽課時可以更積極主動一些,那對于老師來說,他可能有多種方法去提高孩子的上課表現(xiàn),而不一定只是上課回答問題這一種。

而且一旦別人告訴你要怎么做的時候,所有的人都會有一種正常的反抗心理——你憑什么教我呀?

比如剛才那個孩子,不敢跟別人撞,害怕?lián)屒?,父母有擔心的話就要找教練,告訴他你的擔心是什么,問他認為你可以怎么做來配合他。

其實很多興趣班、課外班只是個載體,父母期望孩子學會的東西,并不僅是一個下棋的技術,或者繪畫的能力,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目標,比如希望通過學習的過程鍛煉審美或是培養(yǎng)毅力,因此父母在其中的關注點和期望值就會不一樣,你需要的是要把你的關注點和期望告訴老師或教練,孩子、父母、老師一起配合著完成。

這就是我強調的,父母特別需要和教育者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。不是父母直接告訴老師要怎么做,而是讓老師知道你要的東西,他會盡量通過他的方式去滿足。

 
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