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和女兒每天討論時事的臺灣爸爸:這樣的啟蒙永不嫌早

一位和女兒每天討論時事的臺灣爸爸:這樣的啟蒙永不嫌早

文|李偉文

臺灣育兒專家

轉自臺灣《親子天下》

女兒從小學高年級開始,學校某些科目的老師會在課堂上講到一些新聞議題,有時候甚至要她們以雜志的封面故事來做專題報告,因此她們逐漸會注意到目前的社會議題,通常也會詢問一下我的意見與看法。

引導式對話

討論話題的成因

我也就利用雙胞胎女兒因為老師上課提到所引起的興趣與關注,開始進行我們家的媒體通識教育。也就是在跟她們討論過程中,發(fā)現她們理解議題與解讀新聞的能力很弱,而且也發(fā)現,雖然老師會以這些時事為素材,但是也沒有好好地分析,不知道是時間不夠,還是本身也沒有相關背景知識與能力。

于是,我便經常利用周末假日,或者早午晚餐的時間,和她們聊這些話題。通常,我會整理出那段時間雜志的專欄、專題報導,或者報紙的社論或專論上的一兩篇文章,讓她們看完,并計算時間,然后要她們立刻復述文章的立論重點或追索作者寫作的動機。

接著我就文章所涵蓋的專有名詞與背景知識詳加說明,然后引導她們思索什么原因導致這個現象?這些狀況又會如何影響我們?如果事情不這么發(fā)生,可以有那些改變,必須做那些努力……

一位和女兒每天討論時事的臺灣爸爸:這樣的啟蒙永不嫌早

拋出不同觀點

刺激孩子思考

記得有一次,姐姐看到一則熱門新聞:

“爸爸,王品集團的老板戴勝益說,月薪低于五萬元,千千萬萬不要儲蓄,甚至還要跟父母伸手再多要錢呢!”妹妹湊過去看:“他還強調說書上建議年輕人要儲蓄的觀點都是錯的。”

我拉了張椅子坐到她們旁邊:“你說,戴董事長的意見是對還是錯?”

妹妹取巧地說:“看情況,不一定是對或錯?!苯憬阋哺f:“不能斷章取義,要看錢怎么用?!?/span>

我再問她們:“同樣一筆錢,對不同年齡的人來說價值是否相同?”

我告訴她們:“很多年前,擔任過臺大校長的經濟學家孫震先生,曾講過跟戴董事長類似的話。他感慨許多人總是在錢的效用與價值最高的時候存下來,然后在價值最低的時候才使用。

比如說,假如給一個大學生十萬元的獎金,隨意讓他使用,相信他創(chuàng)造出來的價值或對往后人生的影響,一定大于將十萬元給一個五十歲或六十歲的人?;蚋鼧O端一點的講,若給一個大學生八十萬元,若能善用在學習上,一定比七十歲的人存款多八十萬,來得有價值!”

姐姐沉吟著:“沒錯,戴老板是用比較通俗簡單的方法來說,的確他強調月收入不足時,應該拿來拓展人際關系,累積資源?!?/span>

一位和女兒每天討論時事的臺灣爸爸:這樣的啟蒙永不嫌早

深化思考

想想“我會怎么做”

妹妹插話問:“可是拓展人際關系有那么重要嗎?”

我笑笑回答:“我想這是善加利用錢的方法之一吧,戴董事長在演講中也提到,無論自己多厲害,若別人不跟你配合,家世學歷再好都沒有用,一根筷子什么都做不好。同時,他也是想提醒,年輕人不要宅在家里,每天掛在網絡上,要多出門到真實的世界體會與歷練。”

姐姐故意找毛?。骸霸诰W絡上也可以認識很多朋友啊,搞不好更有效率,可以認識更多朋友!”

我不禁哈哈大笑:“你說的對,但是網絡上的朋友跟你在真實世界認識的人,一個你可以看得到、有溫度的人,的確是大不相同的,因為人這個物種,還是必須透過真實的接觸來建立關系與合作?!?/span>

妹妹繼續(xù)追問:“人際關系這么重要嗎?”

我嘆口氣說:“我不太喜歡用人際關系這個名詞,因為這好像是鼓勵你跟別人交換名片,比賽認識了多少人。真正有用的人際關系是你有好人緣,大家喜歡你、信任你、敬重你,當有困難或有需要時,知道你愿意幫忙、也能幫忙。”

兩個孩子靜下來,似乎在思索我的話,我結論:“孫震教授說的話很有道理,錢的價值,來自于好好的善加利用,否則,錢不但不能使我們幸??鞓?,反而會帶來災難與痛苦。”

一位和女兒每天討論時事的臺灣爸爸:這樣的啟蒙永不嫌早

討論只是個開始

刺激孩子求知欲是重點

我希望用時事討論刺激兩個孩子把問題看深,其實,更深層次的期望,還是從這些攸關每個人生活的事件里,引起她們讀書求知的動機。

因此,可以把這場討論看做一次求知活動的開始。除了利用機會與孩子隨時討論與引導之外,更要鼓勵他們帶著問題廣泛閱讀,建立背景知識。

當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學問,一個新的領域,必須找到那門學問的幾本經典書籍,仔仔細細地從頭讀到尾,在腦中建立起完整的輪廓,這種輪廓也可以稱作知識的基本架構。

有了這樣整體的認識之后,后續(xù)找到的許多資料與瑣碎的細節(jié),才能適當安放在那個架構里,也才能形成有意義的了解與記憶。這對于促進孩子的思考而言,幫助非常大。

 
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