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少年商學院微信(ID:youthMBA)的第435次分享,文章由英國諾丁漢大學華裔經(jīng)濟學教授姚樹潔推薦。
女兒有句口頭禪——“吐了,我要吐了”,說這句話時,她的手里正抓著語文或歷史課的“標準答案”,然后哀嚎一句:“背到什么時候才算完吶?”
有時候,女兒背完后,會把“標準答案”遞給我,讓我檢查。通常她還沒背完,我就已經(jīng)受不了了,這些內(nèi)容為考試而生,根本無須思考。這樣的教育一直持續(xù)到她上高三,她有了一個去美國的機會。
在高考之年脫離中國教育是一個極大的冒險——以女兒的成績,考上國內(nèi)一個不錯的大學還是可以的,可去美國,驟然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英語教育體系,命運卻難以逆料。反復權衡之后,我說明種種利弊,讓女兒自己選擇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“走”。
決心“走”,我和女兒其實各懷鬼胎,女兒是為了“減負”,說美國學生多輕松呀,而我是為了讓女兒能得到所謂“創(chuàng)造性教育”的訓練??扇f萬沒想到,美國教育的“創(chuàng)造性”,竟會使我這個遠在萬里之外的老爸一度寢食難安。
中學生作業(yè):“公民權利”研究論文
我原來認為,女兒在美國首先遇到的最大問題,是語言,只要語言過關,其他課程有國內(nèi)的底子,可以“后來者居上”。沒學過的課中,最容易的應該是美國歷史,區(qū)區(qū)200年歷史有多少東西呢?我在給女兒的電子郵件中,甚至只用了短短幾千字就把美國歷史的脈絡講了一遍。
結果,恰恰是這門“最容易”的美國歷史讓我大跌眼鏡。僅僅過了十幾天,女兒就發(fā)來一封緊急求援郵件,一連十幾個驚嘆號。女兒從未學過美國歷史,兩眼一摸黑很正常,把一本英文的美國歷史讀一遍至少也要個把月,我這個老爸,先當兩個月的“拐棍兒”自是義不容辭??墒且豢疵绹蠋熈舻淖鳂I(yè),我就傻了——這是中學生的作業(yè)嗎?
作業(yè)的題目是:“公民權利”研究論文,共有四個要求:
1、論文長度得在3到5頁紙之間,雙空行,至少引用3種資料來源(如網(wǎng)上,書籍等),至少有5句引文。
2、對比以下四人關于“黑色美國”(Black-America)的觀點:Booker T·Washington(布克·華盛頓,W·E·B·Dubois(杜伯依斯),Marin LutherKing(馬丁·路德·金),Malcolm X(馬爾科姆·X)。
3、把涉及到的人物介紹一下,但要控制關于人物故事的篇幅,我不想讀傳記。然后,討論他們關于黑色美國的觀點,要把你的想法寫進去。還要把你的引文或材料的來源列出來,比如某某網(wǎng)頁,某某書。
郵件的最后,女兒寫道:“那幾個人都是黑人,但除了馬丁·路德·金之外,我都不知道怎么翻譯……”
動筆前得先大量“啃”書
面對這個作業(yè),我深感慚愧。說起來,我對美國歷史算得上熟悉,至少讀過幾十本名家專著,包括多位美國重頭總統(tǒng)的大部頭傳記、全部總統(tǒng)的列傳、難以計數(shù)的分析文章??墒牵@個中學生的尋常作業(yè)卻讓我“暈菜”了——什么叫“黑色美國”呀?這時我才體會到,這份研究得做大量閱讀的功課。
為了幫女兒適應這種學習,在之后的兩三天的時間里,我搜來一堆美國歷史著作、不列顛百科全書和《美國讀本》之類的原始文獻,外加上網(wǎng)絡搜索,生平第一次開始“研究”美國歷史。
等到這四個黑人領袖的資料搜集得差不多時,我開始仔細對比他們的觀點和實踐,行文時材料取舍頗費躊躇,反復推敲觀點,從早上一直寫到深夜。此時,女兒在大洋彼岸也一口氣借了10本書,開始瘋狂閱讀。
后來,女兒“部分”采用了我的觀點,寫作時則參考了我的行文結構。我們都忐忑不安地等待著美國老師的“判決”。這對我們父女倆都是第一次!
老師的評語下來了:“哇!論文中人物的聯(lián)系展開得非常好,準確而且讀起來非常有意思。好樣的!評分:A。”這個評語讓我孩子般大叫起來!
作業(yè)讓大學歷史系學生都費勁兒
我以為這種難度的作業(yè)不會太多,可“求援”郵件一個接著一個,每一次都讓我先暈上半小時。現(xiàn)在我列舉兩個作業(yè)題目,各位一看便知道這些作業(yè)的分量了!
一、關于南北戰(zhàn)爭:
1、你是否同意林肯總統(tǒng)關于“美國須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,否則不能存活“的聲明?解釋。
2、為什么北方白人反對奴隸制,南方白人擁護奴隸制,但他們都感覺他們在為自由而戰(zhàn)?
3、自由對于黑人意味著什么?
4、林肯總統(tǒng)和格蘭特將軍表示在內(nèi)戰(zhàn)后,南方不應被粗魯?shù)貙Υ槭裁催@是一個聰明的政策?
5、在內(nèi)戰(zhàn)期間,女人開始擔任很多以前男人的工作。你能對由于內(nèi)戰(zhàn)造成的社會、經(jīng)濟和政治沖突的問題做出怎樣的概括?
二、菲律賓問題:
1、將“帝國主義”同獲得西班牙領土聯(lián)系起來的觀點,有什么依據(jù)嗎?
2、麥金利總統(tǒng)用控制菲律賓來處置菲律賓的命運,你認為有更好的選擇嗎?
這兩個作業(yè),讓我重讀了一遍《林肯傳》和《南北戰(zhàn)爭史》,捎帶把菲律賓史也過了一遍。按中國的標準,我認為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也會感到費勁兒。女兒吃得消嗎?會不會望而生畏?
女兒在郵件里說:“這個菲律賓問題是屬于我們學的‘帝國主義和進步主義’一章內(nèi)的一個問題。我們歷史也有教科書,但老師上課從來都不講,都是自己帶回家看。他上課有時給我們放錄像,講的東西都是教科書上沒有的東西。作業(yè)就是給我們好多材料去讀,然后回答問題或找重點,還通過讓我們做一些有意思的作業(yè)來記住知識。比如自己編單詞填詞游戲,劃時間線,和同伴一起完成地圖、海報之類。工作量特別大,但有興趣。”
全家總動員制作家譜
大量的閱讀把女兒的睡眠時間壓到了三四個小時每晚,有一次竟只睡了一個小時,因為她遇到了一個“匪夷所思”的作業(yè)——制作你的家譜:寫出從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親屬的姓名和生卒年份。
這個作業(yè)連我也無從下手,因為我兩歲時便離開了我的祖父,直至他去世再沒見過,我甚至不能說出他的名字……好在父親還記得,憑記憶一個個推算出是咸豐多少年、道光多少年、光緒多少年什么的,母親則抱著一本中西2000年對照歷找出公元年份。最后,由女兒的二叔匯總。
直到這時我才發(fā)現(xiàn),中國的家譜“記男不記女”,家族的女性稍早一點甚至連名字都沒有,以××氏記之,到嫁出去就“消失”了。而且,沒有生卒年份,只有男性姓名。
當我把這份作業(yè)傳到美國后,女兒大為興奮,竟說要再還原為中國朝代紀年。為了解釋什么是中國紀年以及為什么中國傳統(tǒng)“記男不記女”,她特意畫了一片大紙板,為此幾乎一夜沒睡。第二天成功鎮(zhèn)住了全班同學。
去美國本是為了減負,卻意外地屢屢折騰,值得嗎?答案是肯定的,至少這里沒有需要“背功”的時候,更沒有“標準答案”。你獲得什么等級的評分,全看你搜集材料的功夫和有沒有獨特又言之有據(jù)的觀點,而不必擔心對錯。
有人會說:“你這算什么?給女兒做作業(yè),這不是越俎代庖嗎?”問題也許沒有這么簡單。我想,父母應當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孩子的“學習伴侶”,可以互相討論,可以指導孩子閱讀,告訴他從哪里可能找到相關的資料,激發(fā)孩子的學習興趣。
可是,所有這些在國內(nèi)教育中是“奢想”,孩子從來沒有與我討論過任何學習問題,因為只要“啃”下標準答案就足以應付考試。我也主動看過幾次作文的題目,那些題目平庸且缺乏想象力,令我頓失“參與”熱情,逃之夭夭。
女兒赴美只有短短3個月,變化很大。通過電子郵件,我開始領教什么是創(chuàng)造性教育,這比我看過的任何一本書都來得真切。現(xiàn)在類似的“求援”郵件已好久沒有了,可我這個老爸,竟開始希望能接到這樣的“求援”——這種“研究”,真是令人著迷的游戲!
要發(fā)表評論,您必須先登錄。